那是芮歐的五樓,玻璃幕墻淌過薄金色光斑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6|發布時間:2025-09-19
在芮歐五樓,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落,仿佛是瘦西湖的晨霧被揉碎并傾灑其中。在這里,三月以淮揚菜的精致瓷盤為舞臺逐漸蘇醒,春韭被刀尖輕劃,蒸籠中升起云霧,而侍者所捧來的不僅是餐碟,更是江南對春天的深情告白。
在這繁忙的大堂中,人們沉醉于菜單上的粉櫻般的春天,為周曉燕大師那隱而不露的淮揚風味點贊。他以春之名,讓乳鴿化為棲息在棲霞山的月影,魚片則裁剪成古運河邊的漣漪。1949年的開國陳釀在醉蝦豐滿的身軀上凝結成琥珀,獅子頭則在淺金色的清湯中安睡,猶如平山堂檐角滴落的晨露。
繁花三月的百合與菊,宜春的御膳菊與九齡蘭州百合在白瓷盤中相遇。柔粉的菊瓣如晚霞舒展,百合帶著霜色,伊比利亞火腿碎隱匿于花瓣之間,帶來咸鮮的驚喜。搭配現調的椴樹蜜芥末醬和花生碎,春風的味道層次分明。
春江水暖,紅燒豚魚在陶鍋中慢煮多時,春筍片飽吸琥珀色湯汁,草頭尖帶著露水的清新氣息。淮揚傳統紅燒的精華,與河豚獨有的鮮香交織,每一筷都仿佛捕捉到了漁人收網的瞬間。
清露慢蒸崩沙腩,精選牛腹上的崩沙腩,筋絡與瘦肉編織成美麗的紋理。古法慢蒸讓膠質化為舌尖的綢緞,特調的椿油汁帶來一抹山野氣息,仿佛品嘗到了瘦西湖畔柳芽初萌的鮮甜。
螺青點翠煎春盒,明前螺肉細切,與韭菜碎一同烹制出青汁。面皮在鐵鍋中烙出虎斑紋理,咬下的脆響喚醒了三月的慵懶。周大師言,煎盒子要聽聲,仿佛雨打揚州青石板的韻律才算達到火候的極致。

蓮子臥春塘,椰漿凝成半透明的月光,承載著湘蓮沉入糖水之中。去皮綠豆如初融的雪粒,和田棗片泛起琥珀色的漣漪。清涼滑過喉間,棗香與蓮子的粉糯纏繞成線,勾起了大明寺檐角下懸掛的春意。
窗外的梧桐絮似乎飄進了菜單,落在了“時令”二字之上。刀工與火候在盤中書寫著淮揚詩篇,被春筍的脆、河豚的糯、百合的甘輕輕押上三月的韻腳。當最后一勺椰汁蓮子滑入口中,連味蕾也開始用平仄吟詠這春天的篇章。
在這里,每一道菜都是對春天的一次溫柔致敬,每一次品嘗都是與自然的一次心靈對話。淮揚菜的精致與春天的新鮮感交織,讓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之中,感受著春風拂面的溫暖和生機勃勃的氣息。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