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涇陽申氏族人為始祖立新碑紀念先賢功績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4|發布時間:2025-05-13
在1840年前后,蒲城縣東北地區連續遭受自然災害的侵襲,百姓生活極其艱難。始祖申永讓的父親中建清有六子,為減輕家庭負擔并尋求更好的生存機會,決定派遣子孫外出謀生。作為三子的申永讓攜同妻子張氏及兒女們踏上了艱苦的遷徙之路。
經過艱辛跋涉后,申永讓一家最終定居于三原縣嵯峨鄉槐樹坡村擋駕橋,并在此開墾荒地、辛勤耕作以維持生計。始祖憑借其不懈的努力與奮斗精神,在當地建立了穩定的根基,膝下共有八子兩女和一位侄子,即有恭、有良、有德、有和、有明、有俊、有長、有平,以及兩位女兒,并包括侄兒有杰在內的家族成員。
1862年秋天,回民兵馬行進到該地時,始祖正忙著給已播種的麥田補種種子。不幸的是,這一行為被回軍發現并引起了誤會,導致申永讓遭到追兵殺害,并在當地暫時安葬。待局勢穩定后,家人請來陰陽先生考察墓地周圍的地形環境,被告知此乃“母豬穴”,利于后代子孫繁榮昌盛。

此后每年清明時節,族人會前來祭拜始祖,這一傳統延續了百余年。然而,在一段時間內由于某些原因導致墳冢被夷平且樹木遭砍伐,使得家族對先人的紀念活動中斷長達五十余載之久。進入21世紀后,在國家提倡的太平盛世中,每逢清明時節放假祭祖之際,族人們商議重建始祖墓地,并成立了專門管理墓地事務的“墳頭會”,編寫并出版了《申氏家譜》一書。
為紀念始祖及其貢獻,家族成員共同出資修建了一座新的墳塋。該墓占地約50米長、13米寬,周圍種植了五十棵側柏樹,并用磚砌成半米高的圍欄以保護整個區域;在墓冢前方豎立起一座石碑作為紀念標志,而南側則建造了一個臥式石碑上刻有家訓族規。
2022年清明節當天,在家族成員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為始祖樹立了紀念碑,以此銘記先人并告誡后世子孫要遵循祖先遺志。
二零二二年四月五日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