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都說杭州是美食荒漠,殊不知杭州有不少非遺小吃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9-05
雖然網絡上有說法稱杭州是缺乏特色美食的城市,但實際上這座城市擁有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美味小吃。今天就由本地居民來介紹杭州的傳統風味——蔥包燴。
蔥包燴,作為杭州人的“非遺”級小食,承載著南宋時期民眾的情感寄托和象征意義。相傳岳飛在風波亭遇害后,一名糕點師傅用面團塑造成秦檜夫婦的模樣,并將它們扭在一起下油鍋炸制,稱為“油炸燴兒”。市民們紛紛購買以解心頭之恨!為了避免引起秦檜的猜疑,“燴”字代替了原來的“檜”,再加入香蔥便演變出了今天的蔥包燴。這一口下去不僅品嘗的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杭州人民不屈精神的一種體現。
它不像龍井蝦仁那般講究風雅格調,卻能吸引米其林級美食家在煤爐旁排隊購買;盡管無緣登上國宴菜單,但它卻是杭州市民清晨喚醒味蕾的信仰之選。五元錢的花費,換來的是千年的江湖氣概。
蔥包燴的魅力全在于“壓”字訣上。
餅皮:通常使用春卷皮或現場烙制而成的薄餅,雖然透明如蟬翼但卻異常堅韌。

內餡:主要由柔軟且富有彈性的油條和新鮮的小蔥段組成。蔥長需約一指長度,在烘烤過程中保持汁水豐富才能使整個食物香味四溢。
壓烤:在鐵鍋上用力壓制,伴隨著“哐當”聲,餅皮變得金黃酥脆、油條緊實可口,同時散發出濃郁的蔥香和焦香。如果過于松軟則被視為失敗之作;若要達到理想的口感,則需掌握好技巧。
醬料:甜面醬如同蜂蜜般稠密,辣醬則是鮮咸適中且帶勁十足。刷上一層醬料就如同畫龍點睛一般——孫奶奶家秘制的醬料甚至吸引了來自武漢的小哥跨省前來品嘗!

盡管小巷深處,爐火依舊旺盛:杭州蔥包燴攤主風云榜(私人推薦,不保證排名):
- 中山南路391號的孫奶奶蔥包燴
- 德勝新村的姜奶奶蔥包檜
- 流水苑內的王老大蛋餅店
- 樹園小區的王阿姨蔥包燴兒
- 武林夜市的熨斗大姐
當然,最美味的是那些藏在記憶中的童年滋味。記得也是這樣炎熱的夏天里,外婆會帶我到新華書店看書,當我感到饑餓時就會去買一份蔥包燴來解饞。那時路邊還有報刊亭,熟悉的爺爺總會大聲招呼道:“又吃蔥包燴啦~”
無論是95后的德國姑娘定居杭州直到100歲,還是其他旅居人士,在體驗這座城市的文化與美食的同時,一定要嘗試一下地道的蔥包燴。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