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與學術的碰撞!清華食堂菜單走紅網絡,網友直呼:吃飯也要卷起來?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8|發布時間:2025-09-04
清華大學餐廳菜單引發熱議,宛如科研論文般高深莫測!美食與學術的奇妙碰撞,使得簡單的用餐也變得"富有學究性"。近日,一份充滿學術氣息的清華食堂菜單在網絡熱傳,其獨特之處在于菜品名稱中融入了分子式、專業術語,并且還有引用文獻格式的調料說明,讓人在進餐前先要過一把學術癮。網友們不禁感慨:“清華的美食文化真是別具一格,連吃飯都要深思熟慮。”
例如,在某食堂窗口,一道被命名為“β-胡蘿卜素黃金炒飯”的菜品引人注目,下方還細心注明了其營養價值和參考文獻來源——《營養學雜志》2020年第3期。另一道名為“非牛頓流體醬香餅”的美食,則巧妙地與理工科知識相聯系,像是對食堂阿姨烹飪技巧的學術致敬。此外,“石墨烯黑芝麻糊”(因外觀命名)和“薛定諤的紅燒肉”(肉量隨機變化)等創意菜名,更讓人感嘆清華食堂的科研精神無處不在。
網友們的評論也趣味橫生:“下次點菜可以標注影響因子,我就選SCI一區的菜肴!”“阿姨,我的‘雙盲評審麻辣香鍋’準備好了嗎?”“那‘量子糾纏拌面’是不是意味著兩根面條永不分離呢?”更有學生分享親身經歷:“我點的‘拓撲結構炸醬面’,結果面條竟然扭成了莫比烏斯環……”
這些菜單的背后,實際上反映出清華獨特的飲食文化。食堂曾舉辦過以“高蛋白昆蟲宴”為主題的活動,搭配生物學院的專業知識講解;冬至時推出的“π型餃子”則是數學系師生的創意結晶。餐廳負責人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通過這種趣味方式傳播知識,哪怕能讓學生多記住一個分子式,也是收獲。
雖然有人戲稱這是“985高校的內卷新高度”,但更多人認為,這種細節恰恰體現了清華大學將學術精神融入日常生活的獨特氛圍:“在清華,生活本身就是一場知識的探索。”這樣的教育理念無疑為學生們提供了別開生面的學習體驗。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