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系統知識全掌握,小白也能變專家!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5|發布時間:2024-07-27
段落1:
在高電壓等級的電力系統,如110KV及以上,通常選擇中性點直接接地的方式。這種運行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系統的安全性,通過降低設備的絕緣要求,確保電力設施在發生故障時能更好地保護人員和設備。
段落2:
我們把在某一時段內,電壓急劇偏離其額定值的現象稱為電壓波動。這是電力系統中常見的一種現象,可能由于負荷變化、電網操作或故障等原因引起,對供電質量有一定影響。
段落3:
在中性點接地的電力網絡中,單相接地短路是發生頻率最高的故障類型,大約占所有故障的90%。理解這種故障模式對于維護電網穩定至關重要。
段落4:
直接將電能分配給用戶的部分被稱為配電網。這個網絡的作用是確保從發電廠產生的電力能夠有效地送達每一個需要用電的地方。
段落5:
對于那些一旦中斷供電就會導致人身傷害或重大損失的負荷,我們將其定義為一類負荷。這類負荷的安全保障至關重要,必須有可靠的電力供應。
段落6:
在中性點不接地的系統中,單相接地故障可能導致流入大地的電流過大,進而引發斷續電弧和過電壓現象,對電網穩定構成威脅。
段落7:
消弧線圈在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中的作用顯著。選擇適當的消弧線圈,可以使得接地點的電流減小到不會產生斷續電弧和過電壓的程度,保障了系統的正常運行。
段落8:
單相接地故障在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系統中,通常允許運行2小時并會發出報警信號。這是因為雖然這種故障本身影響有限,但為防止其擴大,需及時發現并處理。而三相或兩相接地短路則被視為嚴重故障,需要立即解決。
段落9:
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電力系統中,一旦發生單相接地故障,非故障相對地電壓并不會改變,這有助于穩定整個系統的電位分布,減少對其他設備的影響。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