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清韻,隱于千年之下"——探古尋幽頤和園賅春園、味閑齋遺跡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7|發布時間:2025-05-12
#北京頭條#
探古尋幽帶你看看頤和園少有人見過的賅春園、味閑齋遺址上的遺跡。

賅春園和味閑齋是兩組獨立院落,坐落在頤和園后山山麓,北宮門四大部洲西側。在咸豐十年(1860 年)慘遭英法聯軍焚毀時,只剩下建筑殘基和斷壁殘垣。
“味閑齋”是乾隆皇帝的書齋之一,在后山西路南側路邊,每次路過的人都能看到。百年不倒的殘墻上長滿了綠色苔蘚,與當年火燒的黑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記錄著歲月的印記。
與味閑齋并肩居東的是賅春園。第一次來這里是在頤和園資深玩家的引導下,沿味閑齋殘墻繞道上山來到東側的賅春園遺址。一組由下往上依山就勢且步步遞高建筑群遺跡清晰可見。
沿陡峭的石階拾級而上,便是賅春園中最為著名的建筑“清可軒”遺址。清可軒坐南朝北,迎面是一塊突兀的巨巖。巨巖正中有乾隆御筆石刻“清可軒”。仔細觀察巖壁上大小石刻數不勝數,據說都是乾隆御筆所書。
巨巖前順著基石基座可以看出原建筑大概輪廓。原來“清可軒”因地制宜以天然巖石為后墻,前面是居高臨下一覽無余的懸崖峭壁。感覺清可軒類似懸空殿,殿中有山、山中有殿的意境。
殿頂的后檐椽還有部分殘存嵌在巖石縫中。當看到這些,不難想象原建筑的宏偉綺麗且神奇獨特。清可軒是乾隆最喜愛的一處景觀,每次游后山必在此休憩。“山陰或不來,來必憩斯軒。四季皆致佳,九夏尤宜盤。入戶心目爽,據床衣袂寒。峭石為墻壁,青青滋蘭蓀。”可見當年乾隆是多么鐘愛這里。
看頤和園后山名苑古建遺跡,回望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