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析:四不相關知識點回顧與偏差分析
作者:佚名|分類:百科常識|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9-15
“四不”知識回顧專題:探討偏離度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偏離度所指的現價與底部距離的關系,這在熊市中尤為適用。
然而,我們應避免盲目地以偏離度為衡量標準,這并非“四不”的核心。
偏離度本身并非買入股票的條件,而僅作為分析時的參考因素。
再次強調:
適用于大多數散戶的“三次買入法”:
在股票池范圍內,第一次偏離度為10%(相對容易購買);
第二次偏離度為0(購買難度較大);
第三次目標價為-10%(幾乎買不到,價格達到歷史最低點)。
對于銀行、壓艙石和非融資類企業,可以適當放寬10%左右的條件。
保守型散戶應優先考慮央國企公司;非央國企則降低10%以確保穩妥。
進取型散戶可以適當放寬10%,也可以選擇非央國企。
作為壓艙石的股票必須滿足一定的偏離度要求。
換一種說法,即:
1. 盡量選擇較低的偏離度,分批買入以拉開差價;
2. 盡量選擇長期分紅穩定且股息率高的股票;
3. 盡量選擇優質央國企國資控股的公司股票,以此規避垃圾股退市、造假風險和下跌風險,購買低(無)風險股票。
前提是按照“四不”原則分散投資,并注意各類板塊配置比例的合理性。
僅關注股息率而非股價最小偏離度是不正確的。
以最低收益率目標5%為例,偏離度為10%的買入股票,在不到25%的偏離度下保持不動為佳,除非當天出現量化的暴漲(漲幅達到六七八九個點甚至漲停)。
“四不”原則的正確賣出方法與偏離度無直接關聯,而是通過量化分析和破位來解決。而“散戶量化”是封堵主力上升空間的工具,用于賣股票,與偏離度共同解決散戶買賣問題,避免在交易中感到迷茫。
在前天的晚上9點發表的文中,為了使表格顯示更為清晰,特別將近10年來最低價及其10年現價偏離度兩欄未展示。
有位友友詢問:十年偏離度為何改為十一年偏離度?是否從2015年開始計算?

十年偏離度的計算公式為:(現價-10年最低價)/10年最低價;十年偏離度越小,代表現價越接近10年內最低價。
同理,十一年的偏離度也是如此。
為什么會有十年和十一年偏離度同時出現?
我們先看5月12日文末的截圖說明。
現在再看附表中,根據7月18日的收盤價計算的10年與11年偏離度有差別的54只個股,請大家看看,究竟應該使用哪種計算方式?
28只股票的偏離比在40%以下,26只在40%以上。其中11只超過100%。
從表1中可以看出,底部偏離度低于50%的股票包括:中國鐵建10年偏離度為24%,11年為118%,相差94%;中國建筑34%與116%,相差82%;華域39%與120%,相差81%。中信特鋼、中國交建等公司的偏離度差異同樣很大。
從表2中可以看出,按照11年偏離度來計算,偏離度越小,相比10年相比之下,差異相對較小。
我個人傾向于保守穩健的投資方式,只敢使用11年的偏離度數據。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旨在探討方法,分析個股操作僅為說明之用。
(責任編輯: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