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國古代的“情人節”嗎?它就是浪漫的花朝節!
作者:佚名|分類:生活雜談|瀏覽:83|發布時間:2025-09-25
在傳統的農歷節日中,春節無疑是最為盛大的一場慶祝活動,然而,有一個節日,它的名字更貼近春天的本質,那就是花朝節。這個節日曾一度風靡全國,與春日的盛開花朵相映成趣,但現在卻鮮為人知,甚至其準確日期都成為了歷史之謎。
據古老的《風土記》記載,早在晉代,浙江地區便有在二月十五慶祝“花朝月夕”的習俗,這一天百花齊放,是賞花的最佳時節。到了南北朝時期,“花朝”一詞頻繁出現在詩詞中,指的是晨光中的花朵,充滿詩情畫意。然而,盡管二月十五是個賞花的好日子,唐代時愛花之風盛行,卻仍未將它定為法定節日,直到唐德宗時期才有了專門的節日——中和節。
真正的轉折點發生在宋代,隨著花卉種植與交易的繁榮,花朝節終于正式成為全國性的節日,尤其是杭州,更是賞花的勝地。這體現了宋人對花卉無盡的喜愛。到了明清時期,盡管花市熱鬧非凡,但花朝節的日期卻出現了混亂,二月十二被普遍認為是花神的生日,導致花神與花朝節的概念混淆。一些地方則依舊沿用二月初二,可能受到中和節或龍抬頭習俗的影響。

關于花神的傳說,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女道士黃令微,后來她逐漸演變為“花姑”,并與主管萬物生長的女夷神融合為一,成為花的守護者。明清時期,黃令微與二月十二日花神生日的故事結合,使這一天更深入人心。然而,如今供奉的花神廟中,十二位花神排列其中,而黃令微并未列入其中。

在《紅樓夢》這部經典文學作品中,寶釵撲蝶的情節也暗含了花朝節的氣息,這是當時人們在花朝節時喜愛的活動之一。此外,還有“賞紅”的習俗,女子們結伴出游,將紅色絲帶系于花朵之上,寓示著對豐收的祈愿。當然,花朝節的美食自然也離不開百花糕和百花酒,以鮮花入食,為春天增添了幾分浪漫與詩意。
然而,清朝以后,隨著社會動蕩和民生凋敝,花朝節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近年來,伴隨著漢服文化的復興,這個富有春日氣息的節日開始重新煥發生機,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再次感受到那份被遺忘已久的春天之約。
(責任編輯:佚名)